闻一多
[公元1899年-1946年]
闻一多(1899-1946),又名亦多,辈名家骅,字友三,黄冈巴河人。伟大的爱国主义者,民主革命战士和杰出的诗人、学者,中国民盟早期领导人之一。
一多5岁入私塾,勤学书画,10岁考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属小学。1911年辛亥革命大爆发,他主动剪辫,常以义和团、太平军为内容作画贴于家中。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。不久,与杨延宝、梁思成组成美术社,并参加清华文学社工作,担任《清华月刊》总编、《清华月报》。“五四”运动时期,他为清华学生会的文书,曾领导同学反对校方削减《清华月刊》经费,还以北京学生代表身份赴上海参加全国 成立大会。1920年7月,发表他的第一首新诗《血岸》,以后相继发表《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》、《诗的音节底研究》、《律诗底研究》、《女神的时代精神》、《女神的地方色彩》等诗论文章。
1922年,一多回到家乡,与高真女士结婚。新婚那天,花轿抬到门口,他还一心看书;举行婚礼时,不叩头而行鞠躬礼。婚后不久,即赴美国留学,先后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、丹佛阿罗拉多大学美术系学习。后转入纽约艺术学院,致力于诗的研究和创作。写了不少爱国思乡的作品,如《长城下的哀歌》、《我是中国人》、《太阳吟》等。1925年5月,提前1年回到“如花的祖国”。
回国后担任北京艺术专科(今中央美术学院)教务长,同时在北京大学教授外国文学。1926年任《晨报》副刊。1927年应邓演达的邀请回武汉,在北伐军总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,曾自绘反对军阀的大幅画,悬挂于黄鹤楼(旧址)。同年秋前往上海办新月书店,并任《新月》;旋即赴南京任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,1928年回鄂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,并出版诗集《死水》。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,教授中国文学、英文诗。1932年暑假,应清华大学的聘请,任该校中国文学系教授。1935年,“一二·九”运动发生,他积极投入运动,发表演讲,支持平津学生组成“南下宣传团”深入工厂、农村宣传抗日。
抗战开始,清华大学迁至长沙,同北大、南开合成联大。是时,一多在随清华师生迁往长沙途中转道回乡。参观当地小学,勉励教师,并捐赠课桌椅100多套及黑板、教具算盘和图书。1938年1月,联大迁往昆明,一多随校南迁,步行3500公里,沿途历尽艰辛,目睹国民党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。1943年春,参加“西南文化研究会”,学习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、《新民主主义论》,深刻体会到“严守中立、不闻不问的超然态度,不是受人欺骗,便是自欺欺人,”“是掩饰自身的怯懦,无能和自私”,摆在自己前面的“只一条路–革命”。1944年,加入中国民主同盟,先后担任云南省民盟支部委员,宣传委员和民盟中央执行委员、《民主周刊》社社长等职务。
抗战胜利,一多高兴地剃去为不忘国耻而蓄了8年的髯须,准备以新的姿态迎接和平时期的到来。蒋介石将中国人民重新推入内战的深渊。1945年12月1日,国民党-、特务公然武装镇压在昆明举行的“反对内战,呼吁和平”的爱国-,打死4人,伤20余人,而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污蔑学生为“土匪”。一多撰写了《一二·一运动始末记》,将惨案的-大白于天下,并为死难的四烈士书写挽词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”出殡时,他拄着手杖走在-队伍前列;在为烈士举行葬礼时,他愤怒地说:“我们一定要为死者0……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!”“一二·一”惨案,把反内战、争民主的运动推向0,而反动派的活动,也更加猖獗。昆明市的中苏友协被查封,进修出版社、昆华图书馆被搜查,特务扬言以40万元的高赏买一多的人头,并给闻的家属投递恐吓信。与此同时,国民党教育部长顾毓秀秉承蒋介石的旨意,以老同学的关系,来信劝告他“收敛”,“勿受共产党利用”,请他赴重庆“共襄大计”;云南省代主席李宗黄则送来一大方牙章,附上优厚报酬,请他雕刻,他均一一断然拒绝。1946年7月11日,传来李公朴先生被特务杀害的噩耗,他立即赶赴云大医院,流着泪水,站在李先生的遗体旁,大声呼叫:“公朴没有死!”“我们要0!”一连几天,他悲痛愤慨 呼号,置生死于度外。有人获得特务要暗杀闻一多的消息,劝他暂时避开,他说:“如果李先生一死,我们的工作就停下来,将何以对死者?何以对人民?”7月15日,昆明市各界人士1000余人,为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大会。闻一多主持大会,作了他“最后一次讲演”,他坚定地说:“我们要准备象李先生一样,前足跨出大门,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。”当天下午,一多在《民主周刊》社举行记者招待会后回家,行至西仓坡宿舍附近时,隐藏的特务分子对他连击数枪,闻一多当即停止了呼吸。
噩耗传到全国,声讨反动派声援民主战士的电报象雪片一样飞至昆明。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、董必武,分别从延安、南京发来唁电。7月18日,周恩来在上海举行记者招待会,揭露控诉法西斯的无耻暴行,并向国民党当局提交 书。10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闻一多先生的追悼会上,邓颖超宣读了周恩来亲自书写的悼词。10月19日,周在上海文化界举行鲁迅逝世十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,他在引用鲁迅的诗句”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时说:“鲁迅、闻一多都是最忠实,最努力的牛,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榜样,在人民面前宣誓:做人民的奴隶,受人民指挥,做一条人民的牛。”毛泽东在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一文中写道:“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”,因为他“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”。
1948年,《闻一多全集》(四卷)出版,郭沫若、朱自清分别作《序》,吴晗写《跋》,叶圣陶为《全集》重印撰写《后记》。20世纪80年代,武汉大学整理出版了十二卷本《闻一多全集》。
暂无评论内容